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建筑钢结构进展论文写作方法(关于钢结构的文(2)

来源:建筑钢结构进展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1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结构力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吊桥、拱、桁架、梁、弹性基础、挡土墙等。 他的应用还涉及铁路、公路、造船、机械、水利等多个工程部门。 所以随着现

结构力学的内容非常广泛,有吊桥、拱、桁架、梁、弹性基础、挡土墙等。 他的应用还涉及铁路、公路、造船、机械、水利等多个工程部门。 所以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其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

1 .连续梁的理论

纳维实际上是最早处理连续梁的学者。 他在1825年的论文中给出了最早处理这个问题的三矩方程。 但是,不是现在的形式。 目前形式的三力矩方程由克拉培龙(B.P.E.Clapeyron,1799-1864 )于1849年

重建巴黎附近的一座桥梁时发展出来的,到1857年才以论文的形式发表。1855贝尔托(H.Bertot)的论文最早提到了三弯矩方程。

2. 麦克斯韦耳及其对桁架的研究

1864年麦克斯韦耳总结他关于桁架研究的一般结论。他已经可以区分静定与超静定桁架。对于静定桁架,麦克斯韦耳在前人的基础上简化了用作图的去求桁架的内力。对于超静定桁架,麦克斯韦耳从能量法导出了解超静定结构的一般方法。大约在10年之后,他的这个方法为莫尔(O. Mohr,1835-1918)加以整理,给出规范的形式,这就是目前通用的力法,又称为麦克斯韦耳――莫尔方法。

3. 卡斯蒂利亚诺定理

卡斯蒂利亚诺(A.Kastiliano,1847-1884)是意大利工程师。1873年他的工程师学位论文在1875年正式出版。论文中包含了现今称为的卡斯蒂利亚诺定理与单位荷载法等结构力学的经典内容。

他的定理是,若将变形能写为广义力的函数

Pi(i=1,2,...,n)为广义外力,则有

20世纪结构力学的进展

求解超静定结构的力法是19世纪末就建立了。用形变法求解超静定刚架结构是20世纪初最早由本笛克森(Axel Bendixen)在1914年给出的。这种方法求解较多未知量问题时,在30年代由克罗斯(Hardy Cross)提出了一种逐次近似的方法,称为松弛法。这个方法在美国很快得到了推广。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从本世纪开始,从建筑、造船、航空、桥梁、车辆、起重机械、大型水坝、隧道与地下结构等等方面不断提出越来越复杂的结构课题,需要对它们的强度进行分析。

为了对这些复杂结构进行分析,人们不得不引进一系列假设对结构进行简化。这种简化在现在看来未免过于粗略,但是它是人类在处理简单结构到迎来计算机时代之间的一种过渡手段。

例如,拱坝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结构,要想准确分析它,需要求解变厚度壳的方程,那是十分复杂的计算工作。美国在1929年采用了一种称为“拱贯梁”的近似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坝在水平方向分为若干条拱,在铅直方向分为若干条梁,然后利用载荷分配的方法逐步近似求解。在电子计算机出现后,拱贯梁法已经被淘汰,但它的确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

结构的复杂化是沿着两个方向发展的,一个方面是构件简单,例如梁与杆,但是用它组成越来越复杂的系统,未知量成百上千,另一方面是发展复杂的构件,板、壳及其组合系统。板壳理论到乐甫时代,就已经建立了,到20纪30-40年代又有一个大发展的阶段。这时提出与解决了一批新的问题,如稳定性问题、非线性板壳问题、板壳的一般理论问题等。

俄国杰出的工程师帕颇考维奇(П.Ф.Папкович,1887-1946)于1947年出版的《船 舶结构力学》两大卷,是20世纪早期研究复杂结构成果的总结。

计算结构力学的发展

人类研究计算工具有很久的历史,从算筹、算盘、手摇计算机、电动计算机,已经有几千年了。1945年在美国诞生的电子计算机既是计算工具的革命,又是牵动整个科学技术的大革命。

最早的电子计算机ENIAC的设计方案是莫希利(J.W.Mauchly,1907-1980)提出的。研究小组的总工程师是埃克特(J.P.Eckert,1919-)。1945年底,ENIAC宣告竣工。

计算机一旦来到世界上,便受到人们的热情关注与不断改进。先后经过了四次换代:从1945年到1958年以电子管来制造计算机为第一代,从1959年到1963年以晶体管来制造计算机为第二代,从1964年到70年代初以集成电路来制造计算机为第三代,从70年代以后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巨型计算机为第四代。特别是,从70年代中开始的微处理机,使计算机的性能大大提高,并且由于价格便宜使计算机大为普及。据有人统计,从1945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起,计算机的性能每18个月提高一倍,计算机的价格每18个月降低一半。

自有史以来人类发明的各种工具,都是延长人的器官,如望远镜、显微镜是延长人的眼。而计算机则是延长人的脑。所以人们又把计算机称为“电脑”。计算机从它的原理、设计、制造与应用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庞大的学科群,这就是计算机科学。


文章来源:《建筑钢结构进展》 网址: http://www.jzgjgjz.cn/zonghexinwen/2022/1213/623.html



上一篇:建筑钢结构进展论文写作(钢结构总结论文)
下一篇:论文怎么写基本结构(建筑钢结构进展论文写作

建筑钢结构进展投稿 | 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 建筑钢结构进展版面费 | 建筑钢结构进展论文发表 | 建筑钢结构进展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建筑钢结构进展》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